close

我不會講,但是我會畫
文|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院長  林榮泰教授

我不會講,但是我會畫!   您不會畫,但是很會講!
為什麼您一定要我用「講」,我為什麼不能用「畫」的?
 您為什麼不學「畫」,而要我學「講」?當我努力學習如何用「語言」來表達時,
也請您學習如何透過「繪畫」來了解我;然後,我們才可以坐下來分享不同的心靈世界。

-- 一個肯納兒的吶喊

從「藝術欣賞」的封面談起

    筆者曾經在「藝術欣賞」發表一篇「透過藝術創作探討肯納兒的內心世界」,引起了許多的回響與討論。肯納兒的世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?由於未知的原因造成肯納兒,在認知、語言、知覺等方面產生學習的困難,尤其在人際溝通的困境更是明顯。

     繪畫對孩子來講,是一種最原始的語言,也是訊息傳遞最直接的方法。因此,藝術創作與訊息傳達,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對應關係;也就是說,在藝術創作中可以找出訊息傳達的線索。但是藝術創作實在是一個複雜的心智活動,很難用簡單的模式來分析訊息的意義。因此,筆者嘗試從心智模式與溝通理論的角度來探討肯納兒的藝術創作,關心的不在藝術治療的技巧,而是透過其藝術作品,建構一個溝通的模式,經由其藝術創作嘗試探討肯納兒的內心世界。該文也以學術論文的形式,發表於2008年台灣設計學會研討會,也引起了許多正面的討論與回響。

    「藝術欣賞」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出版的大眾化藝術雜誌,其封面通常都是台藝大教授的作品,畫作都有一定的水準。因此,除了文章的議題引起話題外,該期「藝術欣賞」選擇了當事人(一位肯納兒,劉俊余)的一幅作品作為封面(圖1),也引起另一個話題。我們不知道這一期為什麼會選取一個肯納兒的畫作? 出刊後就有許多人在問那是誰畫的? 假如我說是某某教授畫的,您一定不會意外;但是我告訴您說是一個肯納兒的創作,您的反應如何就難推測了,您會讚賞?驚奇?好奇?還是懷疑? 誰畫的有那麼重要嗎?

owl001.jpg owl002.jpg

圖1  藝術欣賞雜誌封面 – 秋刀魚

藝術治療還是藝術創作?

    誰畫的有那麼重要嗎?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肯納兒的畫作? 許多學者嘗試透過藝術治療的方式,來了解肯納兒的內心世界。難道只能透過其作品以「藝術治療」的觀點來分析嗎? 還是可以沒有偏見的用「藝術創作」來解讀? 許多實例在在說明藝術世界裡沒有身心障礙的問題,俊余的例子讓我們愈有信心經由其創作來探討肯納兒的藝術世界,走入肯納兒為我們創作的美感境界。圖2部份作品係俊余的作品,透過其觀察現實世界的事物,再經過其詮釋以後的藝術創作,您能分辨出那些是俊余畫的?那些不是他的畫作?

 owl003.jpg
圖2 肯納兒透過藝術創作的事物世界

 

C1是台灣藝術大師李石樵1968年的作品--靜物花,
參考網站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D%8E%E7%9F%B3%E6%A8%B5

C3是梵谷於1886年所作的靜物寫生,大家熟悉的大師作品,
參考網站: 
www.waihuan.com/poppygarden/pictures.htm

C6則是畫家張萬傳的作品,靜物 -- 魚,1985年,
參考網站: 
www.yatsen.gov.tw/.../show.php?id=179&PHPSESSID=。

       C2則是俊余畫肯納園的蘭花,時間是2007年5月26日第02號作品,4開大小。背景則是俊余擁有一盒新的顏料,對象物是「肯納園的蘭花」,俊余面對這樣的場景,他如何開始作畫?相關說明請參考上述文章。我們就來談談圖1藝術欣賞的封面作品—秋刀魚(C5)。這一幅標題為:「秋刀魚」的作品,俊余的繪畫啟蒙老師 -- 陳素秋老師的解讀如下:
一直在試圖打破俊余,對事物的單一觀念。魚,除了在水裡游,也可以是餐桌上的食物,也可以拿來畫,更可以放在麵包樹葉上完成一張畫作。俊余,已能掌握物體的形狀,顯然他已學會觀察後,再經過自我整理,且準確的表現出物體和形狀。繪畫技巧,此時,已不是那麼重要了。因為,我想告訴他的是,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。變化,對肯納症者是最難適應的課題,經由畫畫,在輕鬆中接受變化的事實。對他,也是較抽象而無形的改變

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wl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